媒體關注
首頁 > 新聞資訊 > 媒體關注
神奇!甘肅金昌一口鐵鍋讓虧損2億元的鐵企“起死回生”更新時間:2017-06-16 09:54:43點擊次數:3680次
新華社蘭州6月14日電(記者屠國璽)超過1500攝氏度的鐵水泛著金黃色的光,倒入徐艷軍眼前的壓制機器里。這位37歲的工人手控4個操作閥,不斷調整快慢和力度。1分鐘過后,鐵水開始冷卻,形成半圓的鐵鍋毛坯。 徐艷軍是甘肅省金昌市金鐵集團的一名鑄造工人,已經在工廠工作了13年。可去年這個時候,企業按照國家要求壓減生鐵產能,他和許多工友一起不得不面臨失業之憂。在此之前,受整個行業產能過剩影響,企業虧損額超過2億元,他和工友被拖欠了數月工資。 困則思變。徐艷軍所在的鐵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大幅縮減生鐵產能后,企業只能小規模生產。經過市場調研后,企業選擇了一條“小路徑”——用鑄鐵鍋突圍。看起來很簡單,就是把原來的鐵塊變成鐵鍋,可對于這家老企業來說,著實用了不少工夫扭轉“慣性思維”。 徐艷軍被抽調參與這項新嘗試。大家開始不斷試驗,不斷調整鐵水的配方,嘗試不同的澆鑄速度,改換不同的壓制手法。經過大半年的摸索,鑄鐵鍋的全部生產流程被打通。 徐艷軍和工友壓制鐵鍋的成功率也越來越高,現在幾乎是十拿九穩。比這更讓他感覺喜悅的是,企業生產的鑄鐵鍋在周邊市場上廣受歡迎,從去年7月份試銷開始,銷量逐月提高。靠著這些鑄鐵鍋,這家虧損的企業,到了今年4月,開始扭虧為盈,賬面上第一次出現了數千元的盈余。 從嘗試中感受了“甜頭”,這家鐵企的轉型步伐不斷加快。近期,這家鐵企上了一個高端耐磨鑄造件的項目,還開通了電商銷售,讓自己的產品更具科技含量、更加貼近市場終端。負責電商銷售的經理樊萬榮告訴記者,開通電商2個月時間,網上銷量就接近40萬元,他們的產品通過網絡賣到了上海、北京、深圳等地。 “沒想到這一口鑄鐵鍋,讓我們重新有了希望。”徐艷軍說,今年以來工資開始正常發放,獎金也逐月增多,現在他充滿了干勁。而更多人在這家鐵企“起死回生”的變化中得出啟示,只有用創新才能驅動轉型,哪怕這種創新看起來很簡單。
|